治愈科技在智愈市集
「 智愈市集 」
智愈市集是地平线原创产品体验专栏,既有智能产品分享,又有产品背后的技术科普与解析。秉承「科技改变生活」,作为科技行业的观察者、记录者、参与者、创造者,我们希望与您在温暖的市集相遇,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,让温暖科技“智愈”你的生活。
人类一心追求更轻松的生活,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,改变了世界的面貌。——《人类简史》
01能躺着 为什么站着?-
传说燧人氏时期,上古人族三位人祖之一学会了钻木取火 ,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 。
钻木由两部分组成,一个为钻火板,一个为钻竿和弓木,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,费力又费时,人类就想:它俩能不能自己完成钻木的工作?火折子应运而生,也就是打火机的前身。
通过工具的迭代,取火的过程由工具自己完成,不用再钻木,节省下来的时间,人们继续去想象还有哪些场景能够更轻松:
走路很慢,能不能直接起飞?
爬楼梯很累,楼梯能不能自己动?打扫卫生很烦,扫把能不能自己干?写文章很费脑,它能不能自己写?
(噫,文章不用我写,小编是不是就失业了?那我再考虑一下)
对更轻松生活的向往,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,全新的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,也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。
比如打扫卫生这种小事,由扫地机器人替代了传统的扫把。工作劳累一天回到家,我们不再需要拿起扫把打扫卫生,更不用挑战另一半的忍耐力,比拼“谁忍不下去谁先打扫”,也避免因此演化成一场家庭大战,我们可以舒服地躺着在沙发上吃着零食看着电视,让扫地机器人去搞定一切。
人类显然想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轻松,毕竟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,能躺着谁还想站着?厨房里的智能洗碗机、智能料理机,阳台上的自动洗衣机,路面上的智能驾驶汽车等等,为了更“懒”,人们反而更“卷”地制造无数新工具。
02大自然从不飞跃-
正如达尔文说,“大自然从不飞跃”,创造新产品优化新产品的过程中,也是不断升级打怪解决困难的过程。
比如小小的扫地机器人,背后需要人工智能、光电、机电、声学、力学、材料学、流体动力等各领域的技术支撑,用行话来说:这是个技术高集成领域。
早期的扫地机器人表面上的“智障表现”:钻到沙发底下打圈圈、卡在椅子转角出不来、清扫不彻底、容易缠绕等,背后需要依托各领域技术能力共同作用才能解决。如果我们想要让它变得更懂事儿,更像个“有脑子的人”,核心依靠的是算法和算力的配合。比如小朋友的大脑,开发得越充分越能装下更多知识,这就好像是算力;学习的方法越科学,越能快速地学懂知识,这就像是算法。好的算法与强大的算力配合,才是扫地机器人智能化的体现。
以服务机器人领导品牌科沃斯为例,它旗下扫地机器人地宝X1系列、T10系列和空气净化机器人沁宝Z1,搭载了智能机器人专用芯片地平线旭日®3芯片(以下简称旭日3)。该芯片集成地平线先进的伯努利2.0 架构引擎( BPU®),可提供 5TOPS 算力,在当前低功耗端侧推理芯片中,拥有较强的真实计算性能,并拥有满足L2+辅助驾驶智能计算需求的同等性能表现。
得益于智能芯片的注入,让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在环境感知、人机交互、决策控制等维度的能力得到了提升,用户体验全面升级。
比如以往在扫地机器人工作时,我们还不能完全躺平,还要费心去清理数据线、小玩具等物品,怕它不小心误吞发生故障。因为旭日3和科沃斯强大的算法,扫地机器人可以完成的物体识别种类扩展到几十种,感知速度较之前提升多倍,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自学习能力,未来将不止支持几十种识别,当它能够感知到物体的三维信息,自己就可以判断前面是数据线还是小玩具。
以往我们在出门前设定清扫,回来后可能发现它钻在沙发底下没出来,根本没完成打扫任务,或者对房间格局认知错误,只打扫了部分区域。以地宝X1为例,基于芯片提供的智能计算能力和科沃斯长年累积的算法实力,它可以感知立体环境建立三维空间地图,对房间自动建模,感知物体的高度、深度和速度,从而明确家中家具、物品的位置、状态,不会漏扫,也不会不自量力地去爬台阶。-
我们以前想打扫指定小区域,还需要手动把扫地机器抱到该区域或者开启手动清扫,而现在结合前述的环境感知能力、更精确的地图规划、更多的物体识别,再通过视觉与语音技术的多模交互,我们甚至可以让它“指哪儿扫哪儿”,在抵达过程中规划最佳路线,自动躲避障碍物等。
除了工具更加精细,人们还需要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,比如以往的扫地机器人清扫完,还需要我们手动清洗拖布,既然我们要懒,那就是真的啥也不想干。现在有了芯片支持,扫地机器人劳动完还能自动返回基站,自动回洗拖布、自动集尘等,真真正正地解放了双手。
03幕后的努力 由芯而生
芯片能力的加入,意味着人们现在不仅要让工具更好用,还要让工具更有大脑,那么在技术路径上,旭日3是如何作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呢?
旭日3作为主逻辑处理单元,主要处理视频算法、SLAM策略实现、避障、导航。也正是因为地平线的芯片能提供智能算力,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才能实现诸多智能功能,给大家举个小栗子:
比如想要不被小台阶卡住,需要提前精确测量台阶高度和形状,迅速判断是否能够通过小台阶,这就需要旭日3对多传感器(RGB 、TOF sensor等)进行复杂的深度学习处理。之后送入至旭日3的核心算法处理单元BPU中,通过物体检测,识别模型,处理物体等信息进行解析进而做下⼀步策略工程的判断。
再比如原来在扫地机器人的APP上面,建图完毕后会有一张地图,但是地图的标注可能会比较简单,想要实现更精准的地图标注,让扫地机器人的行走路径更加科学高效,就需要对家庭空间进行判断,由下位机MCU单元收集到IMU,激光雷达等通⽤感知单元与TOF和RGB进行信息融合产生SLAM以及导航相关策略。
04人类 从不满足-
当人类掌握了一种力量,征服会变成一种本能。
安吉拉·阿霍拉《心理动机》中提到:“人类生来至少有两大目标:一是生存,二是繁衍。” 为了共同的目标,人类需要团结合作,以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、更长远的发展潜力。
在实现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上,越来越多的深层合作正在发生:
从纵向来看,地平线和科沃斯的合作,是以旭日3为算力基础,地平线向科沃斯提供“芯片+工具链”的高效开发平台,然后由科沃斯自己做针对扫地机器人的算法模型开发以及数据训练,这样可以更加深度地打造一款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。同时,基于地平线对三维重建、Occupancy等深度学习技术的持续探索与攻坚,更能助力伙伴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通用障碍物避障的技术痛点。因此,地平线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芯片,而是端到端的高效开发平台和配套成熟的开发环境,科沃斯获得的也不只是一个芯片,而是释放产品创新力,打造差异化用户体验的可能性。
从横向来看,地平线当前面向的主要场景已覆盖智能驾驶、人机交互、智能机器人等领域。地平线的技术团队通过软硬件结合,让芯片更好地适配算法,可以实现性能和功耗的更好平衡。
如果我们把智能汽车定义为路面上的“大机器人”,属于非常复杂、对算力要求极高的机器人,把室内扫地机器人定义为家庭里的“小机器人”,我们会发现它们在技术底层是相通的。二者都是在做「可行驶区域」的判断,区别在于扫地机器人面向的环境是家庭空间,智能汽车面向的区域是路面环境。-
无论是合纵,还是连横,核心是打造基于底层技术的产业生态,让为人类服务的产品创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,合作共赢,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必经之路。
「人,从能够和开始主动制造工具的那一瞬间起,才真正地成为了科学意义上的“人类”」
恩格斯在《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》中阐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过程,也揭示了其中的奥秘:劳动促进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,同样,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的效率。
当我们从宏观角度来观看当下,我们当代人做的事情跟古人钻木取火本质上是一样的:为了实现全人类更轻松的生活,在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付出热情,技术上和功能上越来越卷。
不过有趣的是,身体越来越可以「躺平」,思想却会越来越「飞卷」,
因为达尔文进化论和牛顿运动定律三法则,早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:
人类的终极目标可能永远实现不了,因为永远有“更轻松的生活”,
只要还有明天,我们将永远「在路上」。